全球汽車產業正面臨電動化浪潮,傳統車廠紛紛加大投資電動車,全球最大車廠「巨人」日本汽車巨頭 TOYOTA 雖然「出師不利」,2022 年電動車銷量「僅有」2.4 萬輛(這數字跟其他車廠相比也不少了),但最近正在積極引進一系列新技術和目標,再次展現其在電動車領域的決心。
開始導入一體式鑄造、自動化生產
INSIDE 先前從介紹過特斯拉正想要在新世代車款運用上「一體式鑄造」製程,現在 TOYOTA 也正在積極為電動車產線導入。它的原理是之前的電動汽車底盤由數百個零件組成,而且需要經過多道焊接工序才能組裝完成,但「Gigacasting」一體式鑄造將車身框架的多個零件融為一體,可減少組裝步驟,提高生產效率。TOYOTA 的一體式鑄造過程主要會把車身分為前、中、後 3 段,再組裝成完整車身;如果要更換模具的話,也只需要 20 分鐘。
第二個則是以 AGV 跟機器手臂為核心的自走式生產線,很接近 INSIDE 之前在賓士德國 Sindelfingen 最新廠區「Factory 56」,所有場內的物流系統都會交給 AGV 運算,並把該要的零組件自動撿貨送到該裝的工作站,同時機器手臂用來安裝座椅,TOYOTA 希望透過這種自走式生產線,把一台車平均組裝 10 小時減半到 5 小時左右。
有了這兩大新製程,TOYOTA 明確指出希望在 2026 年將電動車年產量提高到 150 萬輛,是 2022 年的 60 倍之多。
要用固態電池力拼市占率
從很久以前 TOYOTA 就一直表示他們正在積極投入固態電池研發工作,其固態電池號稱充電 10 分鐘就即可行駛 1,200 公里。
固態電池簡言之,是把固態材料拿來當作電解質。液態鋰電池大多使用碳酸乙烯酯、碳酸丙烯酯、碳酸二乙酯等可燃性有機溶劑,所以需要注意電池周遭環境的溫度,但是固態電池電解質可以用上不易燃的材料,可以更耐高溫(與低溫),也比較不容易生成鋰枝晶造成短路,可以讓固態電池接受更快的充電速度,並具備更佳的能量密度以及材料可塑性,可折彎、折疊塑造成各種形狀使用。
TOYOTA 之前就說過不少次固態電池,但今年再次明定:2027-2028 年將會大量運用在商售車款上。
自今年 1 月豐田章男將辭去總裁和 CEO 一職,交由 LEXUS 總裁佐藤恒治擔任 TOYOTA 新 CEO 以來正在積極加速電動化一途,不只要把年產量提高到 150 萬輛、2030 年達成全品牌年銷 350 萬輛電動車,同時也目標 2026 年底前可以推出 10 款次世代電動車產品。